透過一些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持續不斷的挑戰哦!(因為文章太長了..一共分成三篇:腳點的踩法FOOTWORK, 手點抓握與身體的姿勢)
手點抓法(HANDHOLDS)

好的手把點非常適合休息。在困難的路線中,瞄準大手把點,休息與重新調整自己的心裏。
大手把點(Jugs) 手把點,又稱為大籃子點,或是大且簡單的岩點。第一次的攀爬路線可能就會都是大手把點,感覺會較簡單,但是使用大手把點還是有技巧的喔。儘量用越省力的方式抓大手把點越好。試著學習保留力量並且不要過度施力在手把點上,且用這個方式懸掛在手把點上。在移動過程中,避免雙手用力拉將臉頰靠近岩點的動作,儘量找到休息的好姿勢與身體位置。手把點很適合甩手休息與上粉或是擺放裝備或是假設固定點。
閉鎖式抓法(Crimpers) 有一些手指大小的邊界岩點,我們可以閉鎖式抓或者用指頭握住岩點的位置。閉鎖式的抓法,將第一截指頭擺在岩點上面捲曲與彎曲,接著將大拇指覆蓋在食指上面。這個方式是非常有力的姿勢,但是對於手指頭的傷害也最大,因為她是將壓力施力在肌腱上,而不是透過肌肉在施力,導致受傷的原因。

閉鎖式抓法是最有力氣的手的姿勢,但是對手指的壓力也是最大的。試著在無法抓取的開放式岩點才使用吧!

儘量使用開放式的抓法。這個位置可以減少手指頭受傷的機會,同時也是最佳可以幫助增加抓住岩點強度的。
開放式抓法通車較能夠放鬆我們的手指頭,也是較好可以避免受傷的抓法。而且可以慢慢的加強手指的強度。可以嘗試指力板,系統牆來來練習閉鎖的抓法。但是,不要將youtube一隻手指頭練習的方式拿來當作平常的訓練方式。韌帶肌腱與骨頭之間如果訓練過程嚴重的扭傷了,會需要約兩年的時間修復喔。

使用大拇指抓住岩點的下緣方式,可以加強抓點的力量。有時候大拇指可以明顯的抓住,但是有時候要用很微妙的情況才抓得住。
口袋點(Pockets)很多岩場都有大量的口袋點,而且還需要知道如何使用口袋點來抓不同岩質的石頭。使用口袋點是越簡單的方式來盡可能的抓著岩點後,抓住洞的內部後在拉。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是使用閉鎖式的抓法,尤其是用一隻手指頭,很容易對初學者造成運動傷害。試著多摸索岩點不同的位置,因為有些甜蜜點是藏在岩點的後面或是上方喔。使用越多的手指在抓口袋點,可以將不同的力量施力在岩點上。試試看使用不同的手指來抓取岩點,有些人發現無名指的力量比食指還要大,甚至可以使用更少的指頭來抓點。
捏點(Pinches)這個技巧的使用可以讓我們與大部分動物使用手的用法分開:大拇指的對抗力量。大拇指可以幫助我們捏住岩點。而這個用法可以在任何角度任何地形使用,所以就保持開放的態度來使用它吧!這個動作通常比閉鎖式的方式好抓,因此透過大拇指的協助,可以幫助我們將無法抓的岩點變成好的捏點。

摩擦點通常會比其他的岩點難以抓取。有幾個小技巧1. 找到甜蜜點,這些是比較平的地方
2. 下拉,不是往外拉喔。並且使用核心協助穩定
3. 大姆指協助施力
4. 正向思考,大部分摩擦點是心裡覺得不行而不是身體。
2. 下拉,不是往外拉喔。並且使用核心協助穩定
3. 大姆指協助施力
4. 正向思考,大部分摩擦點是心裡覺得不行而不是身體。
摩擦點(Slopers)在又大又圓而且沒有什麼好抓的角度岩點,我們稱做摩擦點,通常都是依賴摩擦力來穩定身體,所以可以用粉來幫忙喔。比起其他的延宕,摩擦點雖然不明顯而且比較難以使用,但是一旦將身體的重量做到良好的分配與好的姿勢就會變得非常的好用喔。將手放在摩擦點上,並且合併手指頭來增加施力。盡可能將身體放在摩擦點下。然後保持前臂打直並靠近岩點。一旦要開始往上時,手的側邊旋轉,大拇指朝向牆壁並且保持青蛙腳來避免身體失去平衡被擠出去。很多摩擦點都會有一些地方時較平的。試著多去摸看看。除此之外,溫度也會影響摩擦點的使用喔,通常溫度低較好抓。
下拉與側抓(Underclings and sidepulls)兩個其實蠻相近的。下拉與側抓都是身體在合適的位置才會好抓喔!最佳使用下拉的方式,是腳高然後手向上拉,並將身體重量向下拉。而側拉也是相近的方式,身體腳與手是在相反的方向。保持手臂打直身體重量與岩點遠離。
#高雄攀岩
#攀岩小館
#高雄戶外攀岩
#壽山攀岩
Ref: Rock Climbing Techniques
留言
張貼留言